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正文

国内出版业输出引进十年回顾

2011年09月28日  点击:

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评选活动已经走过了十年。这一评选活动始于2002年,由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参考杂志社联合发起主办。翻阅多年来一本本参评和获奖的图书,我国出版业“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脉络及其最新发展的趋势清晰可见。可以说,十年来,我国新闻出版业实力逐渐增强,走出去的愿望更加迫切,脚步更加坚实。

历史读物不再一枝独秀

输出品种及国家日益增多

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推动,出版社的输出品种和国家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输出品种既有汉语学习、中医药、中华历史、传统文化等传统优势领域,也有先进的科技前沿图书,例如《量子保密通信》、《仿生智能纳米界面材料》等。还有一些反映现实中国的图书,包括不少社会科学和文学书籍都输出到了欧美发达国家,而且很多在当地市场的销售已经达到数千册,有的则已过万册。譬如反映我国改革开放30年巨大变革的《激荡30年》,反映当代农村的长篇小说《古船》等。这些图书的成功输出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国图书正逐渐被国外人士所认可,体现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传播力的增强。

相关数据表明,我国输出版权的图书质量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多元,输出的国家和地区也是在国际政治文化版图上越来越重要的国家和地区,这些都体现出我国出版体制改革取得的成绩。

规模与范围同步提升

引进图书质量效益俱佳

对外版权贸易既是我国图书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与世界图书出版接轨、引进资源、丰富我国图书市场的重要体现。引进世界范围的优秀图书,把国外最优秀的文化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介绍给国内读者,对于增强我国的科学发展力,提高全民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可以说,今天的全球出版业越来越看好中国的图书市场,这是对中国市场需求增大的良性反应。

随着近年来出版界对版权贸易的高度重视,版权贸易的规模、引进种类及质量等方面均有了很大提升。虽然随着本土原创作品的成长,引进版图书的同比增长率呈下滑趋势,但其依然占据我国零售市场上近20%的销售码洋,引进版图书在我国图书市场可以说是备受青睐。譬如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引进的《巴布工程师》系列书刊,销售量已近200万册。从地域上看,版权引进的国别也越来越广泛。美国、英国、日本依然是较大的引进国,韩国近年来有异军突起之势,法国、德国、俄罗斯、奥地利、澳大利亚、巴西、丹麦、荷兰、意大利、西班牙、印度、爱尔兰等国则都展示出广阔的引进空间,不过还需拓宽领域。

“走出去”的步子加大

合作出版由被动变主动

近年来,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步子在加大,但尚存一些制约因素。而面对挑战,国内出版业已经开始探索中外合作出版的新模式,这将对中国图书实施“走出去”战略带来更大的机遇。

目前,很多国内出版机构已经与国外的出版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策划选题,海内外同步上市,有力地推动了双方的图书产品“走出去”和“引进来”。有的图书针对海外读者量身定做,直接在海外组稿、制作、销售,市场表现不俗。还有一些国内的出版社把国外出版巨头引进中国,合作组建出版公司,实现共同造船出海,目的是将其作为一个衔接中国与国际出版产业双向发展的平台,既把优秀的国际出版资源引进中国,又借助国际的出版文化资源和遍布全球的图书销售网络,促进中国精品图书走向国际市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认为,“过去,国内出版业‘走出去’的过程相对被动,坐等海外出版商的发现,由于主动权并不在自己手中,错失了许多优秀作品走向国际的良机,这尤其以文学图书更为突出。通过中外合作出版的新模式,双方优势资源得以互补,‘走出去’和‘引进来’协调发展,更加重要的是,‘走出去’战略将实现主动出击市场。”

事实证明,中国文化积淀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是对外文化交流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库和源泉。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出版业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版权贸易逆差逐渐缩小。2005年,版权输出引进比例为1:7.2,2010年则是1:2.9。但是,这在当今出版全球化的时代里还远远不够——相对于庞大的全球图书市场,我国出版业的海外市场容量还极为有限。未来发展还需要我们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国际化战略,以应对全球出版时代的竞争。在输出、引进图书方面则尤需更加专业的眼光,更有效地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介绍出去,把国外先进的思想技术引进来,为中国以及海外的读者提供更丰富的精神食粮。(王化冰)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