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本社新闻 >> 正文

【新闻联播】重读抗战家书 张锡祜:阵中无勇非孝也

2015年12月21日  点击:

【导语】今天我们来继续重读抗战家书,今天要读的是一位年轻飞行员张锡祜写给父亲的最后一封信,字里行间,既有着对父母的牵挂不舍,更有着不辱校训家风,慨然奔赴战场的刚毅决绝。我们从中,能体会出那种融在中国人骨血里的爱国情怀和忠孝大义。

这封信,写成于1937年8月2日,中国空军飞行员张锡祜写给父亲——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十二天后,他所在部队不顾天气恶劣,从江西飞往淞沪战场参战。途中因雷雨,张锡祜座机失事,以身殉职,年仅25岁。在这最后一封家书里,张锡祜写下对父母的惦念问候,也有着对敌寇暴行的愤怒。

张锡祜侄子张元龙:昨日见报载,南开大中两部已均被日人轰炸焚毁,惨哉!因大人平日既不亲日有不附日,而所造成之校友又均为国家之良材,此遭恨敌人之最大原因。

张锡祜的父亲张伯苓出身北洋水师,亲历甲午屈辱而投身教育救国,他所创建的南开一直是抗日救亡宣传的重要阵地,而张锡祜在参加空军前,也是抗日社团的骨干成员。张锡祜用父亲给自己的一句话作为出征前的誓言。

张锡祜侄子张元龙:去年十月间,大人于四川致儿之手谕。其中有引孝经句,“阵中无勇非孝也”。儿虽不敏不能奉双亲以终老,然亦不敢为我中华之罪人,遗臭万年有辱我张氏之门庭。望大人勿以儿之胆量为念。

几十年后的今天,每每读到这一段,烈士的侄子张元龙依然心潮澎湃,透过发黄的信纸,当年的壮怀激烈如在眼前。

张元龙:阵中无勇非孝也。我们总讲忠和孝不能两全。到底忠孝能不能两全,我觉得这就实际上回答了这个问题。就是你为了国家的利益,你去牺牲自己,就是孝。

张锡祜是父母最疼爱的幼子,在信里他最牵挂的是还在战乱中迁徙的母亲。在他牺牲后,张伯苓怕夫人伤心,把这封信连同阵亡通知书,一直放在办公室里不敢拿回家。而深明大义的母亲,八年里却强忍牵挂,闭口不问儿子去向。

张元龙,等到抗战胜利后,她就问我爷爷。别人的孩子都回来了,我的孩子呢?你告诉我吧,你把实话告诉我吧。我爷爷就跟她说老四阵亡了,你不要太痛苦。后来我奶奶关起门来大哭一场,从此以后就不再提这件事。所以后来,我祖父有一句话叫作“求仁得仁”,你去就是想报国的,这就达到了你自己的目的,所以也用不着悲痛。

忠孝大义,家国情怀,在抗战中,年轻的中国空军不畏强敌,数千名优秀儿女血洒长空,仅南开中学的毕业生里,就有六位壮烈殉国的飞行员。在当时,能够被空军招募的青年,大多出自名校和富裕之家。在民族存亡关头,他们都和张锡祜一样,前赴后继,义无反顾,这一个个名字,将永远被我们铭记。

来源:《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