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本社新闻 >> 正文

阎学通新书《师者何为——漫话国际关系教育》正式发布

2025年07月08日  点击:

中国网7月7日讯(记者 白璐)6日,南开大学出版社举办《师者何为——漫话国际关系教育》新书研讨会。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阎学通及多位国际关系领域的权威学者出席研讨会并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


undefined


《师者何为——漫话国际关系教育》新书研讨会召开。(摄影:陈嘉泰)

阎学通教授在发言中介绍了《师者何为——漫话国际关系教育》成书与出版的过程。“这本书完全是我个人做了几十年具体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之后的一些心得和体会。”阎学通说。

在谈到自己的教育体会时,阎学通提出了“学生取得成就时,教师该不该居功?”的疑问,直击教育伦理的核心。阎学通认为,将学生毕业后的事业成就归因于教师,既不合逻辑也不符合现实——导师不会为自己学生的犯罪行为担责,同理,教师亦不应以学生的成就而居功,教师的核心使命应该是营造适宜学生成长的生态,就像园丁的职责是创造适于植物成长土壤,而具体每株植物成长的好坏不取决于园丁。阎学通指出,就国际关系的教学而言,教师应当教会学生从世界的角度而非某一具体国家的角度看世界,以防形成“盲人摸象”的局限思维。



阎学通教授介绍《师者何为——漫话国际关系教育》成书与出版的过程。(摄影: 陈嘉泰)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阎学通非常重视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他告诉中国网记者,独立思考是开发创新能力的前提,无论是教授、学生还是记者,都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才能创造出高于AI的作品或研究。同时,他在书中指出,“独立思考能力不等于辩论能力,也不等于与众不同。辩论能力包括逻辑跳跃的能力、偷换概念的能力、歪曲对方的能力,具备这些能力你就能赢,但具备这些并不意味着你有判断对错和创新的能力。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也不等于跟别人的想法不一样,而是你能根据某种标准来判断某种认识与客观世界是一致的还是不一致的。”

阎学通教授是著名的国际关系理论家、道义现实主义的开创者。2008年,他被美国《外交政策》评为世界百名知识分子;2019年,他被俄罗斯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2022年,他因创建道义现实主义理论被希腊比雷埃夫斯大学授予特米斯托克利奖;2014年以来,他每年均被列入爱思维尔高被引学者名单,部分著作被译成英文、俄文、日文、波斯文、印地文、韩文和阿尔巴尼亚文。自1992年毕业回国后,阎学通指导了多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其中已有23人在16所大学任教。他面向清华大学低年级本科生开设的通识课程——“国际关系分析”曾是清华学生必做的十件事之一。



徐舟介绍《师者何为——漫话国际关系教育》成书过程。(摄影:陈嘉泰)

《师者何为——漫话国际关系教育》是由阎学通教授与其指导的博士研究生、青年学者徐舟合作编著的漫谈国际关系教育的随笔集。全书包含36 篇文章,均以问句作为标题,抛出值得师生关注与思考的焦点、热点问题,继而展开深入且透彻的剖析。其中既有针对大学教育理念的独到见解,又有关于国际关系学科建设与国际关系理论创新的精妙论说,还有围绕阎学通教授个人成长道路及研究兴趣所做的经验总结。以犀利的思辨与鲜活的案例,引发学界对教育本质、师生关系及学科建设的深度思考。

图文来自: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