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我国城市化模式,并力图以这一新的模式来分析和解决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这对于我国未来城市化的发展及相关制度创新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但是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受到了人口、资源、环境和制度的多重约束,既制约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数量,也影响到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质量。不同的城市化模式有着不同的机理、特征与效果,科学选择城市化模式是缓解目标与约束之间矛盾的唯一途径。而发展需要、时代背景和多重约束要求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片面追求增长、不计成本、忽视约束、单纯以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化模式,在城市化发展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本书采取层层递进的思路进行研究和论述。
第一章是导论,主要是阐明选题的意义,分析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提出研究思路、方法和框架,指出本书的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是本书的铺垫和立论的基础。在第二章,本书首先对城市化的概念进行重新阐释,深入认识城市化的本质,作为城市化模式研究的基点。然后,对世界城市化历程进行回顾,总结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总结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几种典型模式如欧洲模式、美国模式、日韩模式、拉美模式的特征与形成机制,从中得出对我国城市化的启示。在第三章,本书对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及其模式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指出我国以往城市化模式的缺陷,认为其本质上是一种忽视成本、粗放发展的城市化模式。在第四章,本书对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和约束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在此条件下,要实现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目标,只能遵循“成本一收益”原则,选择“低成本、集约型城市化模式”。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是本书的核心,旨在深入研究低成本、集约型城市化的模式概念、内涵与实现机理。在第五章,本书对低成本、集约型城市化模式的内涵与特征进行了充分论述,对低成本、集约型城市化模式进行了定义:低成本、集约型城市化模式是在人口、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通过制度创新而实现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科学发展的城市化模式,它以较低的城市化成本获得较高的城市化收益,其目的是实现净城市化收益的最大化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书还认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既是低成本、集约型城市化模式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核心,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实现低成本、集约型城市化模式的关键。书中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城市空间形态和评价指标。在第六章,本书分别确立了不同利益主体的效用函数,构建了城市空间不变即静态条件下的土地集约利用模型,构建了城市空间不变和城市空间扩张两种条件下城市化动态变化的土地集约利用模型,分析了不同条件下主体行为的变化及其对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指出,紧凑型是低成本、集约型城市化模式的外在表现形式,和谐发展是低成本、集约型城市化模式的核心目标,社会福利最大化是低成本、集约型城市化模式的根本目标。在第七章,本书结合低成本、集约型城市化模式下的土地集约利用模型,基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选取天津和上海两个城市作为案例,分别从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两个层次对两城市进行了综合比较。总体来看,上海在实现低成本、集约型城市化模式方面要优于天津。最后,本书还指出了天津今后的努力方向。
第八章和第九章是本书理论的应用和总结。在第八章,本书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对如何实现低成本、集约型城市化模式提出了政策建议。第九章是本书的总结,提炼了全书的核心观点并指出了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