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产业共生网络研究
基本信息
书号: 4010 ISBN: 978-7-310-04010-0
主编: 齐宇著 版次: 1
开本: 16开 装订: 平装
字数: 125000 页数: 164
出版日期: 2012-9-1    
定价: 25.00元    
详细描述 内容简介

循环经济产业共生网络研究

基本信息

书号:

4010

ISBN:

978-7-310-04010-0

主编:

齐宇著

版次:

1

开本:

16开

装订:

平装

字数:

125000

页数:

164

出版日期:

2012-9-1

定价:

25.00元

详细描述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齐宇,男,天津人,2009年获南开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博士在读期间,赴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NIES)学习交流1年,现为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循环经济政策。

近年来,发表论文16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发表EI 2篇、CSSCI 6篇、国际会议论文2篇,主笔研究报告4部,与他人合著SCI 1篇;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国家发改委试点课题等10余项。

内容简介

产业共生作为产业生态化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强调企业间的合作,从根本上将传统工业发展的“资源—产品—废物”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模式。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共生”,实现工业系统中一个生产过程的“副产品”成为另一生产过程的原材料,从而将整个工业体系形成各种资源(能源、水和原材料)循环流动的系统,最终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保护生态环境。本书从共生理论和网络化角度出发,对产业共生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可望丰富产业共生及循环经济理论,为推进产业生态化提供方法基础,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前言

产业共生作为产业生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循环经济的实践形式,有两个重要的理论源泉:一个是肯尼斯·博尔丁(Kenneth E. Boulding)1966年在《即将到来的宇宙飞船地球经济学》一文中所提出的宇宙飞船地球经济学思想;另一个是流行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奥德姆兄弟(Eugene Odum,Howard Odum)的“系统生态学”理论,特别是1969年尤金·奥德姆(Eugene Odum)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生态系统的发展战略》(The Strategy of Ecosystem Development)一文中所提出的生态系统演化理论。它们分别从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角度出发,阐述了物质利用的“闭环”(closed loop)或“循环”(cyclic)模式对于一个物质上封闭系统可持续生存的客观性和必要性。

产业共生作为产业生态化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强调企业间的合作,从根本上将传统工业发展的“资源—产品—废物”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模式。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共生”,实现工业系统中一个生产过程的“副产品”成为另一生产过程的原材料,从而将整个工业体系形成各种资源(能源、水和原材料)循环流动的系统,最终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保护生态环境。本书从共生理论和网络化角度出发,对产业共生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可望丰富产业共生及循环经济理论,为推进产业生态化提供方法基础,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本书首先从共生理论出发,通过类比方法,指出产业共生由产业共生单元、产业共生模式和产业共生环境三要素构成,重点剖析作为产业共生模式核心内容的产业共生界面的性质及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物质共生界面、价值共生界面、组织共生界面和信息共生界面的概念,分析其复合性影响;借鉴网络组织理论中“元网络”的概念,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从网络化研究视角出发,抽象出产业共生的网络化研究概念模型,进而采用幕景分析方法,从产业共生环境的政策博弈角度,对处于产业共生不同发展阶段中政府与企业的共生博弈关系构建动态分析框架;最后结合中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工业固体废弃物产业共生网络实践和日本产业共生实践进行案例分析。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部分:

第一部分,即本书第二章,对产业共生及其相关理论进行述评。本部分首先对“共生思想”、“产业共生”进行理论溯源,认为生物学中的共生理论是产业共生的自然思想基础;进而在探讨产业发展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的基础上,指出现代生态经济思想为产业共生思想的孕育提供了理论支持,产业代谢理论是产业共生理论产生的先导;最后主要围绕产业共生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以及实践等三方面,对产业共生理论进行梳理。

第二部分,即本书的第三、四章,以共生理论为指导,对产业共生及其相关内容进行系统阐释。针对产业共生理论研究中没有充分融入共生理论研究要素这一研究现状,重点从共生理论出发,探讨产业共生的构成要素,即产业共生单元、产业共生模式和产业共生环境的内涵、类型、相互间关系及产业共生产生的条件,然后对产业共生模式中的核心内容——产业共生界面进行复合性分析,指出在物质共生界面的背后,还存在价值共生界面、组织共生界面和信息共生界面,它们的共同作用决定了产业共生关系,并维系产业共生系统的动态稳定。

第三部分,即第五、六章,围绕产业共生理论中的关键要素——产业共生系统和产业共生环境,进行深入的定量化、动态化分析,尝试从两方面构建相应的分析框架:

第一,从Ray Cote的“可持续产业发展理论”切入,以“自适应—创新—选择性网络(Adaptation-Innovation-Selective Networking)”的网络发展分析路径为基础,借鉴网络组织理论中“元网络”的概念,提出“产业共生网络”概念,并尝试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从网络化研究视角出发,抽象出包括产业共生网络的大小、密度、程度、距离、直径及中心性等参数在内的产业共生网络化研究概念模型,为产业共生系统的定量化分析奠定方法基础。

第二,采用幕景分析方法,构建产业共生环境的政策博弈关系分析框架。产业共生的政策环境是产业共生网络发展、演化的主要外部影响因素,在对影响产业共生网络形成及发展的循环经济和环境管理政策进行归纳分类的基础上,从政策博弈分析的五个要素特征,即政策博弈参与者、支付、结果、动态政策博弈、政策博弈规则角度,对产业共生网络的行为主体——企业与政策环境的提供者——政府,进行政策博弈分析。

第四部分,即第七、八、九章,案例分析部分。以上述研究内容为理论和方法基础,分三部分进行案例研究。第一,针对中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固体废弃物交换网络的实践,进行产业共生的组成要素及网络化分析;第二,结合日本川崎生态城产业共生实践,对产业共生环境进行政策的幕景分析及环境影响评估;第三,对中日两国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共生实践进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