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书库·教材系列修订版总序
管理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20世纪初期侧重提高效率的科学管理理论,30年代到60年代的行为科学,70年代的系统管理和思想,80年代的企业文化,90年代的变革热潮等等,都对管理学科的发展起了实质性的推动作用;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金融危机对企业诚信、企业社会责任的挑战,更对管理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促进了管理理论的新的探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并取得显著成果,“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开始为世界所关注,中国管理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也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也为管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her)曾经说过,对我们的社会来说,管理是一种最显著的创新。在管理领域内部,创新更是推动管理理论与实践不断向前发展的真正动力,并导致新的管理理论、学说层出不穷,使人目不暇接。
管理教育能否跟上甚至超前于时代的发展,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为迎接这一挑战,我们与南开大学出版社合作,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出版“现代管理书库”丛书,该书库包含三个系列:教材系列、管理前沿系列和域外采珍系列。当时的设想,“教材”是核心,“管理前沿”是外围,“域外采珍”是补充。
自1998年该丛书第一本《管理学》出版,至今已经十数年。十数年来,该丛书不断补充新的内容,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影响,尤其是其中的教材系列,自推出以来,所有品种都是一再重印,其中部分也已经再版。向迈向“经典”,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今天,随着国际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管理学科的理论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管理教学也在不断创新。此时,我们对“现代管理书库·教材系列”进行全面更新,正是为了适应这种变化。
第一,扩展这套教材的容纳范围。当初设计这套教材,我们虽然没有“画地为牢”,但总的考虑是以“组织管理”为基本范围的。今天,随着“就组织管理而组织管理”的局限性进一步凸现,如金融危机给整个世界带来的灾难警示着企业社会责任的缺乏、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个别企业发展带给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等等,使我们更深地认识到管理学科扩展的必要性。因此,我们将在本套教材的进一步建设中,尝试将范围扩大到社会管理、公共管理等更宽广的领域。
第二,在教材的内容建设上,更加注重实践的意义,尤其注重对中国管理实践及管理教学实践的总结。尽管我们从来没有放弃管理学科教材编写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过去的二三十年管理教学尤其是教材建设中,把更多的关注力投向了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原汁原味”的引进及其理论的新进展。这是很有必要的,它使我们能更快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发展方向;其不足之处就是,我们对自己身边的管理实践的变化的关注度远远不够。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中国企业家还不够成熟”“中国企业管理不规范”而忽视了这些管理实践。但是,回过头看来,正是这种“不成熟”“不规范”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越来越引人注目的成就。
当然,这两个尝试还不可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将在今后几年内向这方面不断努力,也恳切希望有志于这方面建设的学者、专家提出批评意见。
“现代管理书库·教材系列”的策划和出版是在已故管理学家陈炳富先生的指导下展开的。陈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恢复重建管理学系时就提出“古今结合、中外结合、理论实践结合、定性定量结合”的理念,这在今天仍然有指导意义。
教材出版以来,广大读者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我们一如既往地希望,通过“现代管理书库·教材系列”,能使更多的管理学者脱颖而出,能使更多的管理学子得到更多有益的教益,并带动我国管理教育、管理学科研究及管理实践的发展。
战略管理作为研究企业在竞争环境中如何获得成功的理论,在过去几十年里逐步演化成为管理学科中一个独立领域,而这一领域的一些特点也日益清晰地显现出来。从学习的角度看,战略管理理论有三个特点值得关注,即这种理论的探索性、实践性和启发性。
首先,战略管理是一个充满探索性的领域,许多理论观点都是探索性研究的成果。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战略管理的核心议题是竞争优势。现实世界中企业形态多种多样,包含众多的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又在发生持续的变化,对每个企业而言,竞争优势的内涵也会不断改变,因而过去的成功模式难以被延续到未来。特别是在对抗竞争的环境中,一些企业发现了打造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后,势必引起其他企业的模仿。领先企业的竞争优势会逐渐消失,后进企业简单地模仿、照搬领先企业的成功模式又不可能取得有意义的突破,结果只能引发竞争趋同。唯有不断探索新时期、新环境下的成功之路,才是企业界和理论界的不变任务。因此,战略管理领域中不可能出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永恒真理,而新旧理论的更替却是常态。人们只要看一看过去十年里出现的新学说、新观点,如“战略钻石”、经营模式、绿色竞争力等等,就不难感受到战略管理领域的这个特点。
其次,战略管理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战略管理的理论源于实践,而且主要是源于一些成功企业的实践经验,甚至对外部环境的研究也需要和一些企业的实践结合起来。譬如情境分析法,只是被一些企业的实践证明的确可以帮助企业增强其应变能力后,才成为战略分析中的一种方法。另外,由于每个企业情况各异,学者们的研究视角又不尽相同,即使对少数人们耳熟能详的优秀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研究也远未揭示出其成功的全部原因,有些理论观点甚至相互对立。如果把战略管理的理论简单地用于企业之中,断言企业应该如何如何,又不该如何如何,恐怕达不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要使这些理论能够应用于企业,必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在这一方面,菲佛(Pfeffer)和萨顿(Sutton)提出的依靠事实和证据进行决策的“循证管理”方法,给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途径。决策者可以利用各种理论观点符合逻辑地进行假设和推断,而只有这些假设和推断与事实相吻合时,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这里所说的战略管理的实践性,就是强调尊重事实,而不是盲从理论。
第三,战略管理理论的价值主要在于它能够丰富和启发企业决策者的思路,而不是直接地指导战略决策。战略管理的这一特点或许令人感到疑惑,人们可以用各式各样的方式获得启发,比如读段报纸,看部电影,甚至听个历史或神话故事,都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和教诲,那么为什么要学习战略管理理论呢?原因之一,战略管理理论是众多学者从各种视角进行研究的结果,有些学者关注国际竞争,有些学者关注细分市场,有些关注跨国企业,有些关注中小企业。通过学习这些理论观点,有助于拓宽决策者的视野。原因之二,战略管理理论是对许多成功企业实践经验的系统归纳,其内容从企业的管理基础到竞争行动几乎无所不包,通过学习这些理论观点,有助于丰富决策者的思路。原因之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战略管理理论是学者们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出的成果,尽管一些观点相互冲突,但这些成果都以一定的事实为依据,并且符合人们已经认识到的管理逻辑。通过学习这些理论观点,有助于决策者构建其更为完整、严密的逻辑,进而用事实验证这些逻辑。神话、传说、故事固然可以给人以启发,却无助于人们形成完整的决策逻辑。
本书是为工商管理研究生编写的一部教科书。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更容易掌握战略管理的理论架构,本书在安排内容时沿循了大多数战略管理教科书通用的结构,以战略管理过程为主线,以环境分析和战略为重点。在本次修订过程中,编者按照汉布里克等人的的战略管理过程模型,对本书结构进行了调整,同时加入了战略逻辑、“战略钻石”、经营模式等方面的新成果,吸收了鲁梅尔特、加里·哈默等人颇有见地的新观点。编者知道,这些修改并不能完整反映出战略管理领域的新动向,只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引发人们的深入思考。限于编者的水平,本书虽然几经修改,仍存在一些文字和观点上的错误,编者诚心希望读者、同行们给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