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第三版)(经济学核心课系列教材)
基本信息
书号: 4535 ISBN: 978-7-310-04535-8
主编: 张尚学 版次: 3
开本: 16 装订: 平装
字数: 496000 页数: 450
出版日期: 2014-7-1    
定价: 49.00    
详细描述 内容简介

货币银行学(第三版)(经济学核心课系列教材)

基本信息

书号:

4535

ISBN:

978-7-310-04535-8

主编:

张尚学

版次:

3

开本:

16

装订:

平装

字数:

496000

页数:

450

出版日期:

2014-7-1

定价:

49.00

详细描述内容简介

第三版前言

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科的一门主干课程。由于金融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二级学科,因此,高等院校的经济学课程体系中普遍将货币银行学列为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

“货币银行学”这一课程的名称,是长期沿用下来的,实际上,它是一门综合反映金融学科基本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的课程,它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远远超出其名称的文字含义。但是,无论是从金融业的源头,还是从现代金融结构的总体特征来看,货币的运行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活动始终是金融的核心,因此,将“货币”和“银行”作为金融学科的基本元素,用“货币银行学”来概括金融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体系,也就不难理解了。

现代金融正处在加速创新、改革和发展的时期,金融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也在不断地扩充和更新,它要求货币银行学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必须与其相适应。因此,不断有新的货币银行学教材与读者见面,各种版本的教材在结构设计、内容安排和知识更新等方面均有其各自的特点。这本教材的突出特点在于,按照“微观金融”和“宏观金融”的思路,将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和知识体系划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部分。“微观金融”是指以“金融厂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金融商品或金融工具的接受者或使用者)的最大化行为及价格机制、市场均衡等为主要内容的金融,它反映金融业内部变量之间的均衡;“宏观金融”是指以整体经济中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均衡以及货币金融政策、货币金融制度、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为主要内容的金融,它反映金融业内部变量与收入、就业、价格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均衡。根据这样的理解,本书的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各安排了五章内容。

微观部分的第一章首先阐述了货币定义、形态、功能和效用,从逻辑上奠定了一切金融活动及其市场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然后,在第二章和第三章,系统分析了微观金融活动的形成和各金融参与者主体的特征,并用较大的篇幅阐述了现代经济中金融活动的主要方式、工具和金融中介服务体系中各种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特征。第四章和第五章则专门阐述了微观金融的价格机制和市场机制,对金融商品的价格决定、金融市场的功能和形态、金融工程原理等作了系统分析和阐述。宏观部分从第六章开始到第十章,分别阐述了货币的宏观功能和货币制度、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的理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理论、货币政策理论以及金融改革、创新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等。在内容安排上,为了使同一理论和知识单元内的各部分内容更紧密地衔接,也便于教学过程中的灵活掌握,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推证或强调的理论单元和有必要扩大知识面的部分,插入了专栏或脚注。

本教材在内容的组织和阐述上,力求体现“厚、精、新、实”的特点,力争做到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宽厚,阐述精炼,吸收最新成果,注重理论和知识的实用性。教材在2001年发行第一版,2004年分别获得天津市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南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2007年经过补充和修订发行第二版。这次第三版修订除了对原有基本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修补外,重点新增和补充的内容包括:网络虚拟货币、货币供应量计量口径问题、互联网金融的形式、资产证券化流程、久期缺口管理、利息收益与货币资本化问题、利率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理论、股票定价模型、中国经济转型与货币功能变化、国际货币体系、M2货币乘数、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美联储货币政策工具特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经济改革中金融地位的变化、中国金融体制的整体变革、中国银行业改革、中国金融市场改革、中国利率体制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国际金融监管。

经过修订后的第三版货币银行学教材,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趋完整,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尤其突出了近些年来国际金融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和国内金融改革的最新成就,有利于读者从发展变化的角度和国别角度更加宽泛和深刻地理解相关的金融理论和现实问题。作者殷切期望本教材能够为更多的读者提供优良的教学服务,也恳请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对书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提出宝贵意见。

张尚学

2014年1月于南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