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
基本信息
书号: 4601 ISBN: 978-7-310-04601-0
主编: 赵莹 版次: 1
开本: 32 装订: 平装
字数: 193000 页数: 240
出版日期: 2014-9-1    
定价: 22.00    
详细描述 内容简介

《三国演义》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

基本信息

书号:

4601

ISBN:

978-7-310-04601-0

主编:

赵莹

版次:

1

开本:

32

装订:

平装

字数:

193000

页数:

240

出版日期:

2014-9-1

定价:

22.00

详细描述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赵莹,任职于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专业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学、中日文学比较;围绕《三国演义》等明清小说与日本文学的关系进行过深入学习与研究。参加编著和翻译的作品有《中日古典文学比较研究》、《东亚诗学与文化互读》、《日本当代小说导读》;在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级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加省部级研究项目3项。

前言

《三国演义》自江户时代(1603—1867)输入日本,因契合江户文学文化特质,顺应江户幕府的统治政策,被顺利接受,由此开启中日两国以《三国演义》为媒介的文学交流史。在传播的过程中,初译本《通俗三国志》应运而生,并对江户文学文化影响深远,涉及绘画、戏剧以及小说,引发日本第一波“三国热”,推动明治至昭和期从内而外的三国评论和研究。《三国演义》在日本传演的肇始期,就给日本社会和文坛带来了极大震动。日本在接受影响的同时,已经开始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对《三国演义》进行各种变形。

《三国演义》是日本了解中国的一个途径,同时《三国演义》在日本的再创作史也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日本社会问题,抒发日人情怀。总之,更多的是日本人借助《三国演义》表达日本情绪。不只是再创作,就连各个直译本《三国演义》也会因为时代和译者的不同,在语言、文体、感觉等方面表现出差异性。历时性考察以吉川英治为首的各版现代小说《三国演义》,一方面可以了解各个作品创作时的时代风貌、政治经济水平,以及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和审美倾向;另一方面,可以发现并印证日本在接受外来文化时的常见规律,即接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同时,不忘站在本国文化立场上重新审视,并逐渐渗入本国文化特色,一步步实现日本化。日本人善于吸收外来文化而又保持自身独特的传统,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三国演义》的再创作,如果离开了当时当事的日本情境,这些作品便无法读通,这些再创作给古老的《三国演义》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色彩、新感觉、新式样。

考察日本的《三国演义》研究历史和现状,既可以看到与我国《三国演义》研究息息相关的方向,又可以看到带有强烈日本特色的大相径庭的研究角度。依据我们的民族传统和审美倾向来判断,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观念,而在他民族的审美视域中正是与众不同的特点,是值得关注之处。本书正是基于这点考虑,将《三国演义》人物研究和版本研究作为考察对象,关注两国学者在对同一部作品进行研究时,同又不同的研究状态。论述日本学界在这两个方面的不同看法、不同关注点,以及研究方法和倾向上的差异。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通过三国故事在日本的接受、传播、改造、重构等一系列研究,通过对日本《三国演义》研究特色的分析,可以管窥我们没有注意或没有发现的审视《三国演义》的新角度、新视野、新方法。

通过考察《三国演义》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探索中日文学交流中常见的一条轨迹,可以为进一步研究中日文学交流的规律性提供一个很好的范例,同时充实中国的“日本学”,体现中日双边文化交流的价值。

由于时间篇幅所限,以及笔者对文学理论理解不够深刻等原因,本书还有很多缺陷和不足之处。如在分析问题时,有时理论和实践联系得不够紧密,或者分析得不够深入透彻;还有因没能找到日文原著而不得不转引翻译文章,使得说明不够直接和可信;另外,日本关于《三国演义》的研究浩如烟海,除人物和版本以外,比如文学、军事、历史、现代企业等,也因上述原因还未及展开。总之对于这些问题,笔者都将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不断改善。

研究日本中国学,既为知人,亦为审己。通过梳理、评述《三国演义》在日本的译介、再创作、评论、研究等情况,既可以把握这部作品在域外日本的命运,又可以多一个视角了解中国文学,是一项双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