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起名为《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
记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他从不相信什么“小说作法”之类。他劝有志于文艺创作的青年朋友,多去看一些写得好的文学作品,看看作家们是怎么写的,从中学习他们的创作方法。
其实翻译又何尝不是如此。编者学习翻译,除了要具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外,就提高翻译技巧而论,还应多读一些有影响的译作。在对译作的阅读研究中,可以看看翻译家们是如何翻译的,看看他们如何做到形与神的统一,如何处理文化理解与语言表达上的困惑;处处难点,他们从何种角度加以剖析,种种关系,他们又是以何种开拓精神进行探讨。他们的胸襟,他们的立意,他们的理论,他们的技巧,无不体现在他们的译著之中。要了解严复的信达雅,就要读他翻译的《天演论》,要了解傅雷的神似,就要读他的译作《高老头》,要深刻理解奈达的动态对等,最好读一读他翻译的《圣经》,至于金隄和萧乾,就更有必要读一读他们各自所译的《尤利西斯》了。每一部成功的译作都是一座翻译知识的宝库,一本现成的翻译教科书。
编者强调阅读译著,丝毫也不意味着忽视对翻译理论的学习研究,恰恰相反,阅读正是翻译理论研究必不可少的。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可以更有利于统观全局,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但缺乏翻译实践,缺乏对译著的研究,只会背诵几旬干巴巴的理论条条,没有感性经验为支柱,理论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收入本书的有九种世界文学名篇的译著,其中五种汉译英,四种英译汉,每种著作一般选了两个译本,有的选了三个。由于翻译事业的发展,一种名著经常有两个甚或两个以上的译本,这使编者的对比分析有了可能。编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译著,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比较。编者的眼力有限,需要借助于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现在的译著评论,正面褒奖者多,这编者是赞成的,因为这有利于发扬成绩。但有些译著,明明质量一般,有的甚至误译之处颇多,但某些评论却仍然誉之谓“妙笔生花”,“上乘之作”,这不仅背离了评论的宗旨,而且不利于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