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龙诗文创作与文学理论研究
基本信息
书号: 4025 ISBN: 978-7-310-04025-4
主编: 李新 著 版次: 1
开本: 16开 装订: 平装
字数: 267000 页数: 318
出版日期: 2012-10-1    
定价: 38.00元    
详细描述 内容简介

陈子龙诗文创作与文学理论研究

基本信息

书号:

4025

ISBN:

978-7-310-04025-4

主编:

李新 著

版次:

1

开本:

16开

装订:

平装

字数:

267000

页数:

318

出版日期:

2012-10-1

定价:

38.00元

详细描述内容简介

引 言

一

陈子龙是明末复古文学运动的倡导者和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一名积极投身抗清复明、死而后已的英勇斗士。他的诗文思想,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一方面适应明末社会现实的需要,引导了明末文坛的发展趋向,对明末文坛影响甚巨。

关于陈子龙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的研究,目前已经有不少显著的成果。早期钱基博的《中国文学史》、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后来游国恩等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及近年来涌现出的章培恒、袁行霈等主编的文学史著作,都有涉及陈子龙诗歌、散文等方面的研究,但是多为点到为止的评价,缺乏较为具体深入的论述。郭绍虞、王运熙、罗根泽、朱东润等所著的文学批评史,主要从文学理论的角度对陈子龙的诗文复古思想展开批评,如将陈子龙和艾南英的文学理论主张相互比较,分析比较透彻,对其理论上的成就和不足皆有说明。

涉及陈子龙诗歌创作和批评的研究,孙立的《明末清初诗论研究》、张健的《清代诗学研究》、查清华的《明代唐诗接受史》、陈书录的《明代诗文的演变》等,对陈子龙的诗歌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廖可斌的《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将以复社、几社为代表的明末文学复古运动,看做是继承明代前两次文学复古运动的第三次复古思潮,对复社和几社的文学活动和文学创作作了介绍,对陈子龙诗歌的艺术风格作了专门分析。此外,吴思增的博士论文《陈子龙新诗风研究》、徐茂雯的硕士论文《陈子龙诗学思想研究》、张文恒的硕士论文《陈子龙雅正诗学精神考论》等,不仅评述了陈子龙诗学思想,而且分析了陈子龙诗学思想所导源的社会文化以及文坛自身发展的因素,研究较为细致而深入。

关于陈子龙词学思想以及创作的研究,相对于其他领域成果最为阜盛。如张仲谋的《明词史》,专有一节论述陈子龙词学批评和创作成就,认为陈子龙的词学思想“正本清源”,对清词有“开启门户的意义”张仲谋《明词史》,第29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李康化的《明清之际江南词学思想研究》,重在梳理陈子龙词学思想和创作的复古得失。陈水云的《清代前中期词学思想研究》,重在探析陈子龙词学与现实结合的意义。因为是从一代词学出发,这种研究展现的视野比较开阔。对陈子龙词的专题研究,则有赵莉萍的硕士论文《陈子龙词研究》,但更多的词学研究表现在单篇论文上,如李越深的《论陈子龙的词学思想》、吴思增的《陈子龙〈湘真阁存稿〉和〈倡和诗馀〉》、王英志的《浓纤婉丽、寄兴深微——论陈子龙词》和《陈子龙词学观初论》、汪孔丰的《陈子龙词之意境探析》、刘勇刚的《从“芳心花梦”的名士风流到“香草美人”的隐喻寄托——论陈子龙词的审美意趣》等。这些论文虽然研究题目不大,但汇总起来已可见现今陈子龙词学研究方面的完备而深入。

陈子龙散文创作和理论批评的研究至今仍相对薄弱。一般文学史很少提及陈子龙的散文成就,如赵义山主编的《中国分体文学史·散文卷》,对陈子龙的赋作和骈文成就作了肯定;刘麟生的《中国骈文史》、陈柱的《中国散文史》,从骈文的角度对陈子龙的骈文写作和影响有过简要评述;郭预衡的《中国散文史》,指出陈子龙散文后期风格与时代乱离的关系;周寅宾的《明清散文史》,曾对陈子龙散文创作从拟古到突破作了简单的勾勒。另外一般的文学批评史著作常会涉及陈子龙与艾南英之间的文学争论,但还未见有更深入细致的专著或论文出现。王巧飞的《情以独至为真,文以范古为美——论陈子龙〈湘真阁稿〉赋》,从赋的角度探讨了陈子龙复古文学思想。散文研究相较于诗文显得过于薄弱。

张亭立的博士论文《陈子龙研究》,是迄今为止对陈子龙研究较为全面而细致的唯一一部理论专著,作者从对陈子龙所处的地域文化现象和明末文化思潮入手,分析了陈子龙的政治人格和文化人格形成的基因,辨析了陈子龙与明末社团的关系和地位,并以此为基础,分别探求了陈子龙诗、词、文三类体裁的文学思想。但是,作者关注的视角有些游离于文学艺术之外,如对陈子龙散文创作的分析,只是单纯从陈子龙两部非文学性的著作出发,讨论陈子龙的经世思想和军事理论,而忽略了陈子龙在散文艺术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成就。在诗和词上,也是点到为止,深入不够。另外,如魏振东的硕士论文《陈子龙年谱》,以陈子龙、王沄编著的《陈子龙年谱》为底稿,并结合正史、野史、作品等文献资料,内容较为翔实,但缺憾是未能与陈子龙作品结合,缕析其作品的编年。谢羽的《陈子龙的生平及其交游圈扩展初探》、王英志的《陈子龙著作与作品考述》,在某些方面填补了空白,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近年来还涌现出一批云间派研究的论著。如姚蓉的《明末云间三子研究》,将陈子龙、李雯、宋征舆视为几社文学思想的代表,从几社的角度对三人的诗歌、词作进行研究,并对三子生活的松江地域状况及明末士风、文风作了介绍,既有个案研究,也有整体统观。朱丽霞的《清代松江府望族与文学研究》,以云间家族文学为视角,研究云间的文学发展状况,资料翔实,内容广博,考证谨严,可资借鉴,但是夸大了宋氏家族文学的影响,而忽略了陈子龙在云间文学的地位和影响。李越森的博士论文《云间词派研究》,对陈子龙在云间词派中的作用和对明末清初词学发展的影响作了探讨。刘勇刚的博士论文《云间派研究》,对于明末复古文化动态、云间派的形成过程、云间的经济政治和人文背景都作了介绍和研究,进而探讨云间派诗歌与词的艺术风格,以及几社代表人物的诗词创作情况,内容翔实、全面,研究深刻、细致,比较有开拓性。汪孔丰的硕士论文《云间诗派研究》,重点描述了云间整体的诗歌思想,同时对陈子龙也作了个案研究。

从以上对陈子龙研究现状的梳理,可以看出关于陈子龙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多局限于诗词的研究上。词学研究虽然没有大部头的专著出现,但无论是其理论,抑或创作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是具体而深入。诗歌方面从创作角度研究虽然也不少,但是还有很多可挖掘之处。另外,关于陈子龙散文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只有蜻蜓点水似的文学史论述,显得太过于简单而空洞。

鉴于当前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不足,本书将重点把视角放在对陈子龙的诗文研究方面,从文献的整理和细读入手,梳理陈子龙诗文的创作表现和理论观念,探讨其文学思想的精神源流与时代内涵,并联系其身处的文学社团的文学活动,抽绎出陈子龙诗文思想所蕴含的时代精神,而对现在已经硕果累累的词学研究将会摒除在外,不再去作拾人牙慧的述评。本书欲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是探讨陈子龙在各体诗歌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诗歌理念。陈子龙各体诗歌创作皆有成就,其艺术特点因其体裁、题材的不同而不同,其差异基于各体诗歌的审美传统与美学内涵的不同,以及陈子龙前后期诗歌思想的变化。明确其差异更能展现陈子龙诗歌创作的特点,并为分析他与前代以及当时的诗歌思想的异同奠定基础。本书以陈子龙的各体诗歌创作为纬,以其诗歌风格的流变为经,结合明末时代环境的变化和陈子龙本人精神气质的发展,分析陈子龙诗歌思想前后时期嬗变的原因。在对陈子龙诗歌理论批评的研究中,分析其与前后七子文学思想的不同,发掘其理论所蕴含的深刻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时代意义。

二是研究陈子龙的散文创作及其理论批评。陈子龙的散文创作表现出多种复杂的风格特征,其艺术特点和写作方法有对前人的借鉴和融会,也有自己风格特点的呈现。他没有囿于前后七子以及复社诸子的散文复古理念,在创作中加入了更多的魏晋六朝时期的华丽文风,以骈散兼行、气势浩荡的文笔在明末文坛独树一帜,其成就斐然可观,影响也很大,使得骈文在明末有复兴之势。陈子龙散文理论批评的特点,必须结合其自身的性格气质和明末的时代精神,才能说明其散文复古理念与前后七子及同时代人的异同,这些以往人们注意不够的地方,也是本书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对陈子龙散文创作艺术特色进行细致而深入的剖析,从中探索其散文复古的得与失。在理论述评中,本书在分析陈、艾之争的内因后,探究了陈子龙散文思想潜移默化的变迁过程,这也是研究者很少触及的地方。

三是论述陈子龙诗文思想对明末文坛的影响,主要从与陈子龙相关的几个社团来展开论述。通过陈子龙与复社、几社、西陵十子等社团文士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的比较,论证了陈子龙作为第三次文学复古运动的领袖这一无可辩驳的事实。陈子龙与复社、几社其他成员的文学影响关系纠结复杂:他是复社成员,在文学复古思想上有同步共趋的一致性;其文学思想直接影响和作用于几社社员;其文学衣钵的传承者也包括西陵十子。目前学界对西陵十子的研究较为缺乏,还没有出现陈子龙在创作和理论上如何影响西陵十子的论著,本书尝试在这些方面的研究中有所突破。

二

陈子龙的家世算不上江南名门望族,其祖先为河南颍川人,宋代中叶南渡长江,定居华亭县,入明后以耕织、渔猎起家,家有封荫,生活小康。其曾祖陈钺,任侠使气,好击剑,数次往返京师,遍走幽蓟,交接豪杰。他慷慨好施,散金无数,致使家道中落,殁时仅剩薄田千亩。至祖父时,境况又稍差,但能折节为儒者行,好读书,行止方正,隐居不仕,以农为业,屡游京师,中年稍经营产业,家道渐有起色,然产仅过中人。陈子龙的父亲名所闻,字无声,以绣林为号,乃喻其所读书如山、如林,年仅二十就交接众多贤达长者。他的广泛交游,为日后陈子龙的性格、社交和仕途学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陈所闻的好友文震孟、姚希孟、张履端、王元玄、姜燕及等,都对陈子龙备加赏识,甚至成为陈子龙的良师益友。天启年间,朝廷正直之士以及在野的东林党人与以魏忠贤为代表的宦官之间展开了一场殊死较量。魏忠贤杖死工部郎中万燝,陈所闻曾与万燝同曹,关系甚密,意恐有连,在天启六年(1626)郁郁而死,年仅四十岁。陈所闻为官清刚正直,立身行事严谨刻己,一丝不苟,对陈子龙以后的人生道路也影响至远。

陈子龙生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六岁时就入私塾,已能背诵经传,八岁时,开始学习对偶。少年时代,陈所闻常给他讲述古往今来的贤豪将相、游侠奇士的趣闻轶事,并教授其春秋三传以及庄、列、管、韩等诸子书。陈子龙十二岁才正式开始学习举子业,并研习三礼,背诵《史记》、《昭明文选》等书。时人言:“今世无诵《史记》、《文选》者,有之惟陈卧子,盖其父学也。”〖ZW(〗黄道周《陈绣林墓志》,《黄石斋文集》卷十一,续修四库全书本父亲的言传身教和有意的栽培鼓励,使陈子龙早年就博览了先秦两汉诸子和史书,“皆能举其大义,工部心奇之”宋征舆《于陵孟公传》,《林屋文稿》卷八,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ZW)〗。稍长又浸淫于《昭明文选》等古文辞写作,这些对陈子龙以后的精神旨趣和文学思想的形成具有奠基性的意义,埋下其后走上复兴古学道路的种子。

天启二年(1622),陈子龙师事王元玄学习诗赋,日诵习数千言。其时陈所闻亦丁艰在家,时时督促陈子龙的学业并积极鼓励其古文辞写作,甚至对陈子龙因为古文辞的写作而耽误了科举考试置之不问。父亲的鼓励、塾师的熏染,培养了陈子龙对古文辞浓厚的兴趣。天启三年,陈子龙以青浦县学籍就童子试,县令徐未孩本欲拔置第一,因晓知为贵人子,恐引起猜疑,便改为第二名,后终因“文无绳简,且题有脱落”〖ZW(〗《陈子龙自撰年谱》“天启三年癸亥”条,施蛰存校《陈子龙诗集》下册附录二,第63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ZW)〗而不录。是年,陈子龙还迷恋了神仙老道,夜分焚香静坐,感受羽化升仙的飘飘然,为陈所闻严令制止。

天启四年(1624),魏阉祸起,开始大肆屠戮贤士大夫。周顺昌一案,曾激起吴地众愤,群众汹汹然与阉党作对,陈子龙亦加入其中,阴结少年数人,欲响应正义之战。至天启六年,成人的陈子龙已在华亭小有声名,诗赋文章瑰丽横决,铺张扬厉,经史兼通,才华横溢。他与华亭名士如夏允彝、周勒卣、宋子建、宋尚木、彭燕又及金沙周介生、娄江张溥、张采等交往日甚,夏允彝惊呼为“此天下士也”〖ZW(〗宋征舆《于陵孟公传》,《林屋文稿》卷八,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陈子龙凭其出众的才华、横决一世的诗文、举业和扎实的经史功底,赢得了他们的器重和友谊,也使他在第二年华亭诸君参加太仓张溥的广应社时,成为当之无愧的干将。陈子龙此年以青浦籍补博士弟子员后,益发致力于古文辞的写作,写了大量的模拟汉魏乐府的诗歌和模拟骚体、汉赋的赋体文章,发抒少年春花烂漫的情愁和对功业的向往。因秉性要强好胜,兼之年轻气盛,陈子龙于崇祯元年(1628)与著名的制艺文大家艾南英发生争执,不惜以拳脚相向,这件事在当时影响很大。

崇祯二年(1629)复社、几社成立,陈子龙是最早的几社六子之一,为其中最年轻的干将,擅长古文辞写作。在明代科举文盛行之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读书人在未中举之前,一般专以举子业为学习科目,中举或放弃科举考试的士人才会丢弃科举文,开始研习诗赋古文辞的写作。而陈子龙自十五岁开始学习诗赋古文辞写作后,虽然像一般其他士子一样研习经传制艺文,但课余闲暇,他将古文辞写作当成自己真正的快乐和人生追求。崇祯三年中举之后,陈子龙更是盛为古文辞,与华亭几位志同道合的有闲之士日则吟诗作赋,夜则置酒高会,畅论天下大事及古今贤人名流,讥摘当世尸位素餐的朝廷命官,并高自标置,其势似不可一世之状,被同郡保守势力视为“狂人”宋征舆《于陵孟公传》,《林屋文稿》卷八,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时崇祯皇帝刚主持朝政未多久,诛灭阉党,恢复清名,求贤纳士,如饥似渴,陈子龙亦正意气甚盛,常负天下大志,并自比贾谊,欲求早日建功立业。他写了洋洋洒洒的万言书极论时政,并准备北上面奏皇帝,以期实现自己的治国大业,但被陈继儒制止,意其有好高骛远、不切事实之处,然而事实证明了陈子龙的治国大计并没有错。几次会试罢归,陈子龙不免意气落落,留恋声酒。

崇祯六年(1633),陈子龙结识了江南名妓柳如是,视为红颜知己,两人在华亭城南同居,后因发妻张孺人的阻挠和世俗偏见,二人终于劳燕分飞。崇祯七年,陈子龙春闱落第,他闭门谢客,专意于学。八年,与徐孚远、宋征舆、李雯、周勒卣等几社诸子读书南园。他写的时艺文闳肆奇逸,一时靡然从之者众,闲暇亦有吟咏唱和、留恋光景之乐。

崇祯十年(1637),陈子龙中进士,夏末入选得惠州司李,走马上任途中,闻先妣唐宜人之讣告,急返家治丧。丁忧期间,他从事了大量的文学创作和文献编选工作。十三年,守丧满后,他北发入京,六月得选绍兴司李。八月既奉祖母、携家眷渡钱塘赴任。在绍兴任上,陈子龙继承父亲为官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品行,对骄横跋扈的宦官崔璘冷淡处之。他祛除铺张浪费之举,亲善平民,提携士子,化解民忧,处理冤案,剪除恶霸盗匪,安抚乱民,救济灾民,救死扶伤,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爱戴和拥护。崇祯十六年,朝廷考察官吏为政之职,大冢宰石城郑公三俊主持之,举天下有司廉正者八人,而陈子龙赫然为首。

顺治元年(1644)甲申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兵陷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而死,明朝覆亡。时陈子龙尚未知信,已还越归家,改官的诏令接到时,已经四月中旬了,北上途中方知京城沦陷、崇祯去世。五月,福王朱由菘在南京监国,成立末代小朝廷,陈子龙即转赴南京,以兵科给事中职上任。然昏庸无能的福王不问清兵将至,国将不国,还日日歌舞升平,荒淫无度,以马士英、阮大铖为代表的群小大兴朋党之祸,在国难当头,犹兴风作浪,罗织罪名,制造冤狱,欲借其权势对复社一网打尽。陈子龙深感奸臣当道,事不可为,又念祖母年事已高,身体多病,便乞终养以归。

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兵大举兵下,南渡过江,南京不守。各路义兵风起云涌,拯救业已覆巢的明王朝,陈子龙亦与夏允彝、徐孚远等同郡诸君子积极响应,招募士兵。然仓促之中,虽结集很多人,却未经训练,难以应敌,与如狼似虎的清兵铁骑相比,简直不堪一击。陈子龙知事难成就,然义不可止,携明太祖像誓众称监军。八月,李成栋破松江,陈子龙携祖母逃至昆山,并在陶庄的水月庵出家,暂托浮图以待事变,更名信衷,字瓢粟,又号颍川明逸。时鲁王朱以海称监国于绍兴,陈子龙欲伺机奔赴,然而海上查禁甚严,陈子龙作为明朝的命官,更为引人注目,久不能得行。顺治三年,吴郡名士吴易与草泽诸雄起兵,声震江南,吴易请命于陈子龙,陈子龙为其出谋划策,初战告捷,鲁王封官陈子龙为兵部尚书,节制七省漕务。然而吴易之兵军纪松弛,并多轻薄子,终以兵败告终。后吴胜兆之事起,陈子龙亦牵连被捕,乘间投水自尽。

三

陈子龙在世时已经整理出版了一部分诗集,据王昶《何氏再刻陈忠裕公集序》所言,当时所刻诗文本有六种,但未尝有全集。至清代所见的陈子龙诗文别集有六种,根据庄师洛《陈忠裕公全集凡例》所言,并结合其诗歌写作内容考察,可以考知此六种别集的写作年限,为:

《岳起堂稿》作于崇祯三年之前,庄师洛言:“本集诸稿,《岳起堂》仅得乐府七十余首。”庄师洛《陈忠裕公全集凡例》,施蛰存校《陈子龙诗集》下册附录三,第77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而并非全本,看来其集后来有散落。这是陈子龙最早的集子,从中可见出陈子龙早期的诗歌偏好。

《采山堂稿》作于崇祯三年、四年间,庄师洛言:“《采山堂》仅得古文三十余首。”庄师洛《陈忠裕公全集凡例》,施蛰存校《陈子龙诗集》下册附录三,第77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ZW)〗也非全本。盖《采山堂》为早期的文集,并部分或全部收录于《几社壬申合稿》。

《属玉堂集》,《陈子龙自撰年谱》云:“是岁(崇祯八年),有《属玉堂集》。”施蛰存校《陈子龙诗集》下册附录二,第65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但考李雯《属玉堂集序》言:“会卧子有《属玉堂》之编,而余亦有《仿佛楼》之刻,合二帙而观之,可以知两家之优劣矣。”施蛰存校《陈子龙诗集》下册附录三,第77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盖二稿同时出版。宋征舆《云间李舒章行状》:“丁丑(崇祯十年)舒章馆于征舆之家,而卧子于是年举进士,以母丧归,三人相来里居,互相磨切,所谓诗篇甚富,各梓为一编间传于世,而舒章《仿佛楼稿》尤著。”宋征舆《林屋文稿》卷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可知其编辑出版当在崇祯十年冬日,而考其内容时限则为崇祯六年秋至七年尽的作品。

《平露堂集》,该诗集的写作时限为崇祯八年元日至十年元日,但结集出版于崇祯十一年间。宋存标《平露堂诗序》言:“(陈子龙)去秋(崇祯十年)自燕而南,携《白云草》相视,盖皆流连帝京所作……今年春,复尽取《属玉》以后独居遐瞩,与夫同社徘徊、良朋唱和之诗而颜以《平露堂集》也。”宋存标《秋士偶编》,第97页,四库全书禁毁丛刊本《白云草》始于崇祯十年春止于是年秋,为赴京进士考时在京城以其暇日“览山川之劲雄,望宫阙之壮丽……早间夜作,裒而集之”李雯《白云草序》,施蛰存校《陈子龙诗集》下册附录三,第76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并包括其归家途中所作诗歌。其《白云草自序》言:“丁丑(崇祯十年)春,陈子成进士,观秋官之政,趣曹之暇,间有歌咏。六月,除官岭南,行抵莫州,即得先安人讣,忧闵沉溃,继以疹疾,前者一二韵语,亦不复问。冬日小定,偶简敝簏,稍为删润,合之得一卷云。”陈子龙《白云草自序》,《安雅堂稿》卷三,续修四库全书本结集于崇祯十年冬日。

《湘真阁稿》为崇祯十年冬至十三年秋去绍兴任司理前在家赋闲的一段时期所作。李雯《湘真阁稿序》言:“李子、宋子、陈子相聚于逆旅之舍,相得而征诗。……是编也成,乃《白云》之后劲,而《宛委》之前茅也。”施蛰存校《陈子龙诗集》下册附录三,第77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白云》是作于《湘真》之前的作品,而《宛委》未曾见陈子龙及他人谈及,但从李雯序言看,乃是接续《湘真》以后的作品。《陈子龙诗集》中《湘真阁稿》部分中有《济上立秋》、《秋归涉黄河》、《舟中七夕作》等作品,可知其《湘真阁稿》包括了在去京城除官归来时途中所作的诗歌。

陈子龙八月去绍兴赴任,其后的作品亦编辑在《三子新诗》中,《三子新诗》作于崇祯十三年秋入浙至崇祯十六年年底,陈子龙作序于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秋冬间,宋征舆雕刻出版在顺治二年。则《三子新诗》是否是《宛委集》的摘选或全部,或是期间另有所作,尚无法考订,而《湘真阁稿》大约编定在陈子龙任职于绍兴的一段时期内。

陈子龙生前所编定,并为王昶所见的六种诗文别集,当为《岳起堂稿》、《采山堂稿》、《属玉堂稿》、《平露堂稿》、《白云草》、《湘真阁稿》。陈子龙甲申之变后即颠沛流离,运作国事,无暇多及于诗文,其弟子王沄在其去世后编辑其甲申之变即自崇祯十七年五月后至其去世的作品为一编,即《焚余草》。

陈子龙生前与他人的合集有《几社壬申文选》,为崇祯四年和五年的作品,结集于崇祯五年,是几社诸子诗文唱酬、倡导文学复古运动的开创性作品,也是松江自前后七子后复古文学兴起的标志。参加者为十一人,除发起几社的六子外,还有五位也是几社的骨干分子,积极从事几社诗文复古运动。

《陈李倡和集》为崇祯六年春至秋末陈子龙与李雯的唱和诗歌作品集,其时已有“陈李”之称。二人于其他诸子远游赶考之余,流连声酒,风轨齐驾,遂有此唱和,诗当结集于是年入冬之前。

《三子新诗》前文已经提及,是陈子龙、李雯和宋征舆三人的诗歌选作,后人所称“云间三子”,盖由此诗集而得。崇祯十三年八月陈子龙在越署任上,而李、宋二子俱未中举,赋闲家中,唱和无倦,并一再赴越接席于陈子龙署中,“相与上会稽,探禹穴,投赠送别之篇,亦有存焉”陈子龙《三子诗选序》,施蛰存校《陈子龙诗集》下册附录三,第77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陈子龙自言:“庚辰,予治狱越州,行役之暇,间有篇什,不能当囊者十之二。”陈子龙《三子诗选序》,施蛰存校《陈子龙诗集》下册附录三,第77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陈子龙在越署任上体恤民情,日理万机,已难得有闲暇操笔浅斟低唱的雕虫小文。虽兴之所至,偶有唱和和抒发,其作品数量已难能与之前相比。

陈子龙的作品在清代被编为《陈忠裕公全集》,就诗歌部分看,在其各体诗歌创作中,五言、七言律诗所占比重最大,从崇祯五年《几社稿》起一直到他去世,五言律共有182首,七言律258首,其中后期比前期用力较多;其次就是古乐府,共有175首,但此体没有贯彻始终,创作止于崇祯八年至九年年底的《平露堂集》,只能代表陈子龙前期诗歌思想;再其次则是古诗部分,古诗创作贯穿始终,也是均衡用力,其中五言古诗有142首,七言古诗137首。而绝句体是其着力最少的部分,五绝仅12首,七绝74首。

陈子龙前期诗歌无论是古乐府,还是律诗、古诗,都有比较明显的模拟痕迹:古乐府模仿汉魏晋作品;律诗学习杜甫等盛唐作家;古诗模拟较宽,从汉魏古诗,到两晋六朝,从《古诗十九首》的朴拙天然,到建安七子的浑芒苍劲,谢灵运的清新自然,颜延之等六朝作家的华彩靡艳,以及李白的豪放俊逸都有借鉴。后期诗歌较能摆脱模拟,时代的乱离、心境的苍老和自身对创作的体悟,使他扫弃了前期的浮华和天真,开始探寻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学风格。

陈子龙散文的结集,现存的只有王昶于清嘉庆八年所编《陈忠裕公全集》中的文集部分,以及《安雅堂稿》。王昶编辑《全集》时尚未得见《安雅堂稿》,而清康熙初年周在浚编选的明人《赖古堂名贤尺牍新钞》中,选有陈子龙部分《安雅堂稿》的尺牍,而署名为“失名”见周在浚编《赖古堂名贤尺牍新钞》第二选《藏弆集》卷三、第三选《结邻集》卷十三,四库全书禁毁丛书集部〖ZW)〗,这些尺牍均未见于《陈忠裕公全集》中。从《安雅堂稿》所作文章的内容来看,其截至年代应该是止于陈子龙绍兴任上,即约崇祯十七年前,而未见有顺治年间的作品。其编选年代为“明末刻本”见《安雅堂稿》书后,《续修四库全书》编者备注〖ZW)〗,当是陈子龙在世时,由自己或其徒弟为其编选,当时编选时也肯定有陈子龙署名。入清后,由于清初陈子龙作品被列为禁毁书,或者收集《安雅堂稿》者故意隐去陈子龙的署名,或者是周在浚在编选时为避免滋事,而故意以“失名”来代替。直到书禁之风渐趋声小,《安雅堂稿》才由编选《全集》的参与者之一何其伟,在《全集》外另行出版见何其伟《陈忠裕公全集跋后识》,施蛰存校《陈子龙诗集》下册附录三,第77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另外,据吴伟业《梅村诗话》言:“(陈子龙殉国后)友人宋辕文收其遗稿。”吴伟业《梅村诗话》,《吴梅村全集》第五十八卷《诗话》,李学颖标校,第113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不过今已不能考证宋征舆编选的陈子龙遗文全貌。陈子龙弟子王沄在康熙戊午(十八)年也曾“谋与同志,裒采遗文,都为一集,渐有次序。而兹赋遭逢丧乱,篇目缺焉”,又云:“晚获兹赋,克成全集。”引自施蛰存《陈子龙诗集》前言第7页,施蛰存校《陈子龙诗集》下册附录三,第77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而王沄此编已经在周在浚编选《赖钞》的时间之后,据其《寄陈默公》之三下注:“是日适得大樽先师《寓山赋》佚稿。”王沄《王义士辋川诗钞》卷六,艺海珠尘本《寓山赋》存在于王昶所编《陈忠裕公全集》中,而《安雅堂稿》未有收录,故而王沄所编《全集》当是王昶等人《陈忠裕公全集》所依据的底本。1987年华东师范大学根据王昶所编的《陈忠裕公全集》中的文集部分重新出版,以对应于施蛰存1983年所编选的《陈子龙诗集》,并附加进《安雅堂稿》以及陈子龙的部分杂文、专著,包括《诗问略》、《兵垣奏议》、《史论》,汇成一刻,成为收集陈子龙诗文作品较为全面的文集。

陈子龙参与选编、订阅的书目有《皇明经世文编》、《皇明诗选》、《唐诗选》,是几社同仁或“云间三子”鼎力合作的成果。另外姚觐元的《清代禁毁书目四种》记录有托名陈子龙选的《干禄集》、《广参》。清人范邦甸《天一阁书目》卷三记有二条陈子龙参与的书目:“《史拾》六十卷,明刊本,宋绍兴眉山苏辙撰……明陈子龙鉴,仁和吴宏基笺、钟禾士校。”范邦甸《天一阁书目》卷三,续修四库全书本“《古史》七卷,明刊本,宋苏辙撰,明陈子龙阅,吴宏基、吴思穆同订,汪定国序。”范邦甸《天一阁书目》卷三,续修四库全书本另外,清人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记有:“《重订路史》四十七卷,明刊本,此本有云间陈子龙阅,西湖金堡参、仁和吴宏基、钱塘吴思穆、仁和童圣祺同订。”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七,续修四库全书本则《史拾》、《古史》以及《重订路史》,当是陈子龙在崇祯末年浙江绍兴任期间,浙江士子编定史书时,为扩大声名,而邀约陈子龙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