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阅读
基本信息
书号: 3941 ISBN: 978-7-310-03941-8
主编: 郑尚泽、秦玉明主编 版次: 1
开本: 16开 装订: 平装
字数: 528000 页数: 324
出版日期: 2012-8-1    
定价: 39.00元    
详细描述 内容简介

经典阅读

基本信息

书号:

3941

ISBN:

978-7-310-03941-8

主编:

郑尚泽、秦玉明主编

版次:

1

开本:

16开

装订:

平装

字数:

528000

页数:

324

出版日期:

2012-8-1

定价:

39.00元

详细描述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有议论、记叙、说明、诗词曲赋、小说等问题,又有古代诗章、现代诗文和国外名作家作品,还有写作知识、古汉语常识等内容。该书注重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品位,内容丰富,同时把阅读和评析等内容有机结合,增强可读性。

《经典阅读》是适应独立学院和高等职业学院改革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编写的一部教材,适用对象是除汉语和文学类专业以外的学生。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前人积累的一些文化成果,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人文素养以及语言和文学素养。

何谓经典?我们这里所说的经典,是一定的时代、一定的民族认为最重要的、有指导作用的著作,不仅限于以往人们常说的作为典范的儒家载籍以及宗教典籍。经典是经过岁月淘洗、时间考验后留存下来的精品,是经得起不同时代的不同人群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去审视、诠释和理解的作品。但经典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典的队伍也在发生变化。我们今天所定的经典,是蕴涵着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精华,有着丰富的文学给养,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人类文明进步,让人们从中吸取力量,提高素质,积极向上的作品。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古今中外的经典,是人类智慧之果,精神之花,它承载历史,传承文明。大学生阅读经典,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和优秀外来文化的需要,也是接受高品味的文化濡染、提升个体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行为规范的需要。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一定的人文修养,就能有理想,有追求,有胸怀,有境界,就能时刻铭记自己肩负的时代重任,不畏艰难,勇于进取。

教育是造就人才的社会活动,其功能是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不仅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还要打开学生的智慧之窗,给他们传授知识技能。经典不仅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也是文化知识的载体,人文科学知识的宝库,其语言文字之精美,逻辑思维之缜密,情节安排之佳妙,可谓堪称典范。大学生阅读经典,可提高其语言文字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而这些能力是他们走出校门后必不可少的。

我们今天的各级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大学,都提倡学生阅读经典。小学和中学的语文教材,都不同程度地选用了一些经典,但这类作品的量毕竟不多,学生阅读的面毕竟不宽;加之多年的应试教育,一篇篇文学典范作品被肢解,优美的、引人入胜的佳作化为似是而非的一道道选择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和热情。进入大学以后,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替代性阅读品(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缩略文本等)的增多,学生阅读退化、远离经典原著已成为当前大学生文化取向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在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语言和文学素养已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引导他们阅读经典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的基本经验之一,是对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育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独立学院和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进程推进的新生事物。根据这类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为既传承人文素质,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西南大学育才学院大学语文部的教师,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参考大量相关资料,编成这部《经典阅读》教材。

本教材由诗词集锦、散文荟萃、小说拾贝、戏剧采珍四个单元组成,分别将古今中外经典编于其中。从经典篇目的遴选到编写体例安排、内容栏目设置等都有其创新之处。经典之量,浩如烟海,美不胜收,如何遴选,见仁见智。本教材的选目,力求从人物、思想、艺术特色等多个角度体现经典之真谛,虽篇目有限,但可让学生一册在手,略见经典之概貌。有的篇目,以往教材从未涉及,称作首列似不为过。全书按文体划分单元,每单元后附有该文体的特点和阅读常识介绍,作品的时代跨越古今,便于学生从史的角度欣赏、领会各类文体经典的丰富内涵。每篇选文均有作者简介、原文注释、阅读导航、阅读思考、拓展链接等栏目,内容全面、丰富。这不仅能引导学生正确解读作品,包括主要内容和篇章结构、艺术特点等,力避自由化误解,而且能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学习、思考空间,拓展其思维,发挥经典在育人、授业中的独特作用。

这部教材是全体编写人员协力同心、竭尽其能的产物,是众人智慧的结晶。能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在将近一年的短暂时间内编出这样一部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切合学生实际的教材,实在难能可贵。相信全体编写人员的汗水不会白流,教材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将会得到学生以及社会的认可。当然,作为一部教材,不可能一次编写便白璧无瑕,尚需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不断修订,日臻完善。倘若它的问世以及在教书育人实践中能得到同仁、热心者和专家的教正,那自是善莫大焉!

《经典阅读》即将付梓,我为这部教材的面世而高兴,它必将有益于学生,有益于社会。在欣喜之际,我应约写了以上絮烦之言,权作该书之序。

李茂康

2012年2月18日

前言

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给清华学子和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三点希望:“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温家宝在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指出:“中外历史上许多杰出人才,尽管从事的职业不同,但他们往往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集科学、文学、艺术、哲学于一身,表现出全面的良好素质。”《经典阅读》作为高校大学语文基础性重点教材,无论编写和使用,都以党和国家领导人以上讲话的精神,作为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承载着人类数千年文化的经典之作,才会具有与时俱进、教化育人的灵魂和功能。

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一定的时代、一定的阶级认为最重要的、有指导作用的著作。”(《辞海》)“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现代汉语词典》)我们的《经典阅读》就是按照这些标准,从浩瀚的经典名著中遴选而成的。全书分为“诗词集锦”、“散文荟萃”、“小说拾贝”、“戏曲采珍”四个单元。采用这种体例,目的是便于更自由、更灵活、更有效地发挥经典著作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艺术精湛、辐射力强的各种优势。

编写中,我们紧紧把握经典资源生命力强、综合性强、指导性强的特点,力求做到“五个突出”、“三个融合”:即突出其教材选文的思想和艺术的经典性,突出其总体目标的学习和实践的指导性,突出其使用过程的思考和练习的拓展性,突出其教育理念的先进性,突出其教书育人的可读性;文本硬件与理念软件相融合,教与学相融合,学与用相融合。这样,就使传统的经典之作更贴切时代、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从而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这些经典选为课文,虽然作家群落涉及中外古今,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千差万别,但在上述教材编写和尔后使用的指导思想的统领下,它们都会如百川入海,洋洋洒洒,奔腾不息,迸发出文化智慧的光辉。因此,为使教材臻于完善,我们除在每篇课文的“作者简介”、“注释”等处注意其经典性的适当拓展外,特意在“阅读导航”、“阅读思考”和“拓展链接”等栏目,注意发挥“经典”独具的教书育人指导作用,让阅读者不仅学有所思,学有所用,而且学有所成,学有所新。

“新”,在这里,即创新。于此,特别提醒读者们,阅读经典不是朝后看,而是向前进,紧跟时代的步伐,创新民族的文化。而要创新,就必须紧紧围绕胡锦涛的三点“希望”,抓住三个“紧密结合”,活读,活用,研读,精读,切忌滥读。其中最根本的是要充分重视社会实践在人文精神的学习和汲取过程中的孕育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阅读经典,脱离了做人的根本问题,收效甚微。

本教材的编写是顺应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和根据学校教改的需要应命而成的。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我们的编写人员在炎热的暑期中,在忙碌的教学中,竭尽全力,希望能写出一本能体现时代精神的、能为社会和学生所满意的好教材。我们的主编、副主编和全体编写人员,团结一心,勇挑重担,下大力气于教材整体的立意、选材、谋篇、布局,从指导思想、技术操作、细节安排等多个方面反复策划,在知识结构、体例增删、栏目布局等各个环节用心斟酌,排除那些思想封闭、学用分离、远离创新的东西,努力引进教材需要的源头活水,如选文的代表性、多视角、多样式,栏目的新形式、新包装、新增设,均表现出时代性、开放性、应用性的亮色。尤其是“阅读导航”、“拓展链接”栏目,或顺“经”纵深指导,或据“典”横向开拓,纵横捭阖,水到渠成,使读者集思广益,视野开阔,更好地领略经典风采,更多地汲取经典智慧。然而,由于主、客观条件有限,本教材一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在此,我们欢迎各位方家、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供尔后修正。谨此先表谢意!

最后,衷心地感谢西南大学、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文新院”和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和同仁们,在百忙中给予我们的指导和支持。

《经典阅读》编写组

2011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