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与书斋的对话——东韵楼古典戏曲论文集
基本信息
书号: 3766 ISBN: 978-7-310-03766-7
主编: 许祥麟著 版次: 1
开本: 32开 装订: 平装
字数: 224000 页数: 292
出版日期: 2011-10-1    
定价: 25.00元    
详细描述 内容简介

舞台与书斋的对话——东韵楼古典戏曲论文集

基本信息

书号:

3766

ISBN:

978-7-310-03766-7

主编:

许祥麟著

版次:

1

开本:

32开

装订:

平装

字数:

224000

页数:

292

出版日期:

2011-10-1

定价:

25.00元

详细描述内容简介

这是曲家们的本意么?高明强调戏曲的“风化”功能,这本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他偏偏说“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就是说为了“风化”可以不顾及戏曲的艺术因子。他还说:“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这里所说的“好”到底指什么?“好”到底是好还是不好?类似这种似是而非说法,在古代曲家那里绝非仅有,甚至为了推销个人的主张竟然把话说绝。何良俊(元朗)强调戏曲的可歌性,认为在声律与文辞两者间应更重声律,提出:“宁声叶而辞不工,无宁辞工而声不叶。”沈琛如获至宝,说“何元朗,一言儿启词宗宝藏”,并接过他的话茬甩出这样一句话:“宁律协而词不工,读之不成旬,而讴之始叶,是曲中之工巧。”强调戏曲声律的重要性本来不错,可是为什么一定要说“辞不工”、“读之不成句”也无所谓呢?汤显祖作剧则强调“意趣神色”,他说:“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摸声,即有窒滞进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