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同类教材相比,本书可能有以下特殊一点的地方:
1.选篇注重理论价值,尤其注重具有理论原创性的篇章。有一些在文学批评史上影响较大的“名篇”,如果理论性不够强,或理论原创性不足,就爱莫能选了。
2.破除“正统”的文学及文学理论的偏见,对古代小说理论与戏曲理论给与更多的关注。
3.注疏并重,必要的情况下,对难以理解的句子有所疏解。
4.“要点提示”不拘一格,有的着重于理论源流的梳理,有的则着重于理论内涵的挖掘。或有一些论述中含有很可贵的理论因子,受时代话语能力的局限,未能很好表述,真义隐而未彰,便本着“疑义相与析”的态度,予以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