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书评
首页 >> 经典书评 >> 经典书评 >> 正文

《严修日记》出版前言

2011年09月29日  点击:

严修(1860至1929年),字范孙,天津人。清光绪朝进士。中国近代积极致力于变革封建教育、倡导新式教育的教育家,曾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等新式学校,有南开“校父”之称。

严修早年虽受过系统的封建科举教育,并曾博取进士功名、点过翰林,但由于他对科举制度扼杀、埋没聪明才智有余,培养、选拔真才实学不足的弊病感触至深,因而毅然站到了封建旧式教育的对立面,加入了倡导西方新式教育的先驱者行列。在任贵州学政期间(1894至1898年),他不但将贵阳南书院改为绎世学堂,以示对教育经世致用功能的重视,而且还于1897年向清廷上请开经济特科奏折,要求对有专门才能者,无拘资格,量材录用,同于正途。戊戌变法后弃官归里,延聘张伯苓主持家馆,开设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进行兴办“西学”的尝试。1902年、1904年,两度赴日本考察教育。1904年与张伯苓创办敬业中学堂(1907年迁址南开后改称南开中学堂)。同年任直隶学校司(嗣改称学务处)督办,掌管全省学政。任内创设劝学所、宣讲所,并开办天津模范小学、师范学堂、北洋法政学堂、工艺学堂等。1905年任学部右侍郎,翌年改任左侍郎,总摄全国教育行政。1909年去职后,潜心致力于地方文教事业,曾先后游历日本、欧美,考察教育。1919年与张伯苓筹办成立南开大学。1920年发起天津城南诗社。晚年又倡立崇化学会。1929年3月病逝。

严修有多种著述手稿包括诗文集、日记、杂记、函札等遗世。他去世后,其后人将这批手稿捐赠给了天津图书馆(严修生前曾向天津图书馆前身直隶图书馆一次捐赠家藏珍籍1200余部共5万多卷,奠定了该馆馆藏基础)。此次影印出版的《严修日记》,即根据天津图书馆所藏严修日记手稿编辑整理而成。该日记手稿系线装,共74册,记事时间上起1876年,下迄1929年,内容以记严氏的日常生活起居与社会活动情况为主,兼及其间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包括早年的学习生活,功名仕进及公务处理,与中外各界人物的交往与函电往来,国内外游历见闻,读书札记,兴教办学的思想与实践等。其中与中外各界人物的交往情况,日记中记载尤详,所涉及的人物声名较著者有李鸿章、张之洞、陈宝箴、袁世凯、徐世昌、黎元洪、段祺瑞、冯国璋、曹锟、李纯、熊希龄、唐绍仪、梁士诒、曹汝霖、章宗祥、顾维钧、康有为、梁启超、严复、林纾、杨度、张謇、罗振玉、章太炎、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胡适、辜鸿铭、张元济、梁漱溟、张君劢、张东荪、黄炎培、陶行知、章士钊、吴昌硕、金岳霖以及黄兴、周恩来等人。这一部时间跨度长达50余年、内容翔实丰富的日记,为研究严修的生平、思想以及中国近代教育史、南开校史等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也为研究清末民初这一社会重大转型时期的历史提供了诸多重要线索。日记中对几次出国游历、考察情况的详细记载,对于了解当时日本、美国及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另外,严修作为天津近代与华世奎、孟广慧、赵元礼齐名的四大书法家之一,他在书法上的造诣自有独到之处。其日记虽非书法作品的刻意之作,但字里行间书法韵味十足,书法风格自成一家,显示出其深厚的书法功方与修养,因而也颇具书法鉴赏与研究价值。

由于严修日记具有重要的史料发掘与学术研究价值,因此,学术界对该日记手稿的整理出版期望、关注已久。《严修日记》的影印出版正好满足了这一学术需求;同时,本书的出版对严修这位教育界先贤而言,也是一种很好的纪念方式。惟因编辑整理者水平有限,加之成书时间仓促,书中容或仍有不少编印方面的问题,尚祈方家指正。

《严修日记》编辑委员会